〖壹〗 、内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如下:依被测物孔径大小 ,去选取适当之内径千分尺。将内径千分尺测试头放入被测物孔内,放入时被测物须放平,内径千分尺应正直 。测试时 ,左手三手指拿着内径千分尺刻度表下的圆棒,右手旋转内径分厘卡最上端之旋转钮。
〖贰〗、内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如下:连接接杆与测微头:使用时,必须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测微头连接 ,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,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。测量过程:测量时,观察测微头在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。
〖叁〗、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 ,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,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,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。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。日常生产用内径尺测量孔时,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 ,调整微分筒,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,找出最小尺寸 。
千分卡尺的读数分为两部分 ,主科度和可动刻度。先读固定刻度,再读半刻度,如果固定刻度中的半刻度已露出 ,记作 0.5mm;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 0.0mm;这是主科度的读数。然后再读再读可动刻度(注意估读) 。记作 n×0.01mm;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+半刻度+可动刻度+估读。
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如下:先读固定刻度。读半刻度,若半刻度线已露出 ,记作0.5mm,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0.0mm。读可动刻度 ,注意估读,记作n×0.01mm 。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加半刻度加可动刻度加估读数。
读数时首先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尺身上读取毫米整数,即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部分。然后看游标上第几条刻度线与尺身的刻度线对齐 。如第6条刻度线与尺身刻度线对齐,则小数部分即为0.6毫米。百分尺是误称 ,其实就是千分尺。千分尺的使用规则:首先要检查零点,然后左手持尺架 。
先读固定刻度。再读半刻度,若半刻度线已露出 ,记作 0.5mm;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 0.0mm。再读可动刻度(注意估读) 。记作 n×0.01mm。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+半刻度+可动刻度。在读数时,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。
〖壹〗 、一 ,卡尺的使用:右手拿住卡尺长柄,大拇指移动游标,左手抓好待测外径(或内径)的物体 ,把待测物位于外测量爪之间,当量爪紧紧抓住物体时,就可读数。
〖贰〗、百分尺是误称 ,其实就是千分尺。千分尺的使用规则:首先要检查零点,然后左手持尺架。右手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杆E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,放入被测物,转动保护旋钮D′到夹住被测物 ,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,拨动固定旋钮B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。
〖叁〗、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是:首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基准,读取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数值 ,即毫米整数部分;其次,依据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读取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,需要估读至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 ,即0.001毫米。
〖肆〗 、内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如下:依被测物孔径大小,去选取适当之内径千分尺。将内径千分尺测试头放入被测物孔内,放入时被测物须放平 ,内径千分尺应正直 。测试时,左手三手指拿着内径千分尺刻度表下的圆棒,右手旋转内径分厘卡最上端之旋转钮。
〖伍〗、千分尺正确使用方式包含以下要点。 检查归零:使用前 ,清洁千分尺的测量面,确保无杂物 。旋转棘轮使两测量面接触,此时微分筒前端面应与固定套筒的零刻线对齐,若未对齐需进行校准。 测量准备:将被测物体放置平稳 ,根据物体大小和形状选取合适测量位置,确保测量面与被测物体表面垂直。
〖陆〗、使用螺旋测微器(即千分尺)进行测量细铁丝的直径,流程如下:读固定刻度 。读半刻度 ,若半刻度线已露出,记作 0.5mm;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 0.0mm。读可动刻度(注意估读)。记作 n×0.01mm 。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+半刻度+可动刻度+估读。
依被测物孔径大小 ,去选取适当之内径千分尺。将内径千分尺测试头放入被测物孔内,放入时被测物须放平,内径千分尺应正直。测试时 ,左手三手指拿着内径千分尺刻度表下的圆棒,右手旋转内径分厘卡最上端之旋转钮 。当测试头测量面与被测物孔内轻微接触时,右手转动旋钮使其放出3~5声轻响。
正确使用千分尺 ,需要注意多个方面。 使用前检查:要先清洁千分尺的测量面,确保无灰尘 、油污等杂质 。同时检查微分筒的转动是否灵活,棘轮装置能否正常工作,还要查看零位是否准确 ,若不准确需进行校准。
千分尺使用前都需要有在鉴定书期内的合格证。使用中手握住带有隔热板面的部位 。接触测量体表面的温度要适合,不能太热。测量时棘轮不要拧的太紧,轻度接触发出接触面的响声3次即可。千分尺的使用口诀 游标卡尺有两种 ,分度读位都不同 十格读到十分位,二十分度百分停 。
打开测量螺杆旁的锁紧装置,反向旋转套筒 ,使砧面与测量面之间有一定距离。使用酒精清洁砧面和螺杆接触面。接着,正向旋转套筒和测力装置,直至听到连续的“啪啪”声 ,立即按住“ON/0/ABS ”键超过一秒,直到显示器显示“0.000”,完成校准归零 。